ku游官网-入口-欢迎您

ku游官网-入口-欢迎您

繁荣背后有隐忧

来源: 作者:孔泽平 时间:2009-09-11

  红网经过8年的发展,作为地方性新闻网站,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各种奖励。创立了“红辣椒”“百姓呼声”等精品名牌栏目。近几年,红网在国内地方新闻网站网络流量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业内一度形成这样的共识:红网的发展模式为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方法!然而,在这种繁荣背后,作为红网的新兵,我看到更多的是红网继续发展所存在的隐忧!下面主要代表我个人对红网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1. 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尚未建立

  纵观红网历年来收入构成情况。初期以短信,近几年以投票评选业务为主。这些都属于无线增值业务。但红网的无线增值业务一直没有形成稳定的可持续性的业务模式。评选活动只能是偶尔为之的活动,做多了会引起网民的反感,因此不能把评选活动称为红网主要盈利模式。而作为无线增值应该发展的手机报,红网手机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况且,现在手机报面临被数字报取代,红网并未采取及时的对策与办法!除此之外,红网的广告收入一直处于比较小的规模。最关键的是:红网对网络广告策划人才的培养,对网络广告论坛式营销的理论研究也落在了全国同行之后!红网作为一个人气网站,08年广告收入不足300万,而天涯论坛公告就达到8000万,其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开发有价值的移动互联平台,建立自己独特的网络广告的论坛式营销模式以及强化培养自己优秀网络广告策划高级人才很显然已成为红网的当务之急!

  2. 业务发展方向不明晰

  红网定位于地方政府新闻网站这一点是明确的。然而,仅仅只明确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目前,红网新闻、论坛对社会热点的关注以及在舆论监督上发挥了很大作用,吸引了很高的人气。但在电子政务的服务收费模式还没有建立。电子商务也仅停留在帮人建立网站项目建设上;由于建站门槛低,经常遭遇恶性竞争。电子商务部人员有13人,但销售额基本停留在百十万左右!

  以前,红网广告由潇湘晨报代理。今年红网广告自营后,成立了广告中心。广告中心有自己的编辑人员,又开辟了一个生活论坛。开辟生活论坛的本意是开发广告市场。但对论坛广告的策划、投放以及投放广告后论坛组织模式的变化与引导不到位。导致网络内部论坛与论坛内部不和谐。而且实际上造成了与红网已有论坛抢用户的事实。

  红网未来是要打造一个全方位的网络生活资讯平台,还是另辟蹊径,打造一个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抑或是以新闻舆论为主的网络广告平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思路。

  3. 投入与公司发展要求不匹配

  红网8年来总的投入和每年政府对红网的投入与同级地方新闻网站相比,在投入上红网的投入最低!且不说上海东方网与北京千龙网每年超过3000万的投入;即使河南大河网、湖北荆楚网在政府支持力度和投入上也超过了红网。这与红网作为未来网络时代主流网络生活资讯平台的地位是不相称的。长期的低投入和每年的盈利压力,使红网形成了“节俭”的思维方式。不仅在项目投入、设备购买上去节俭,就是在人才任用上也“节俭”。目前,红网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就我分管的技术部和电子商务部来说。技术部9人,第一学历全部为大专;部分通过自考获得本科文凭。程序员中只有一人通过国家软件工程师(中级)考试。大部分程序员虽具有一定的编程能力,但普遍缺乏系统分析能力和软件工程素养。网络工程师中也没有一位CCIE。电子商务部情况更差,13个人,只有3名程序员,其他为4名美工,5名文员与客服。作为主要实施软件开发与建站的部门,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整体水平不高。红网所有程序员技术相当单一,几乎只会ASP。基本没有JAVA开发人员。对先进技术研究的追踪,为内容部门做前瞻性开发,为红网用户提供全新的用户体验等这些要求,对红网技术部门来说是难为他们了。目前的现状是:红网技术部门要应付内容部门的日常维护工作都已疲于奔命。造成红网技术人才的匮乏的直接原因就是红网较低的工资水平。目前,红网电子商务部经理底薪400,绩效工资3600。由于电子商务部年度目标为300万(2008年完成120万),而实际每月完成约15万,与目标25万/月有距离,实际每月绩效基本6成至7成之间。因此部门经理实际税前收入尚不足3000元。其他技术人员工资也在2000至3000元之间。这样的工资水平如何能聘到高水平技术人员。据内容口的管理人员说,编辑记者的情况也和技术部门差不多。以隆国东的话说:以红网的工资水平,红网已经把现有的编辑、记者基本上榨干了。我们讨论报网互动时,有人提议要晨报拿出一定版面给红网来办以更好实现报网互动!但回头看看我们的编辑队伍,管理层都没有底气向董事长请缨。这绝不是一个未来主流媒体、主流生活资讯平台所应当拥有的人才队伍。无怪乎红网管委会有人叹道:红网要是能向潇湘晨报那样,以那样高的起点平台建立起来,红网就更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除了人才之外,红网的技术设备已经严重老化。网络负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上网需求(目前集团已经批准红网实施技术设备升级)。

  4. 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督促红网尽快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红网新的发展目标

  尽快结束红网为着每年的利润指标转的工作状态。由于短期利润指标的压力,红网的人力资源配置都会服从于短期目标。这样红网人力资源队伍将无法实现升级。通过长期发展规划,确定红网长期的人力资源规划。针对红网的实际情况,适当减低红网短期利润指标,甚至容许一定额度的亏损。确立红网新的发展目标,应当把红网的发展看作是抢占未来资讯、生活、娱乐平台制高点的高度!

  2)加大对红网人才的引进力度、人才引进的控制与监督以及人才的培训与学习

  人才对传媒企业的重要性毋庸讳言。提高红网人才引进的门槛,改善红网人才结构,提高红网人员的整体水平已经刻不容缓。

  就技术部门来说,不提高红网技术人才引进的门槛,调整红网技术人员工资结构体系,很难引进高水平技术人才。没有高水平技术人才,要让红网在技术上,在用户的客户体验上跟上网络发展的先进水平就是空谈。

  由于历史的原因,红网已经有了许多关系户员工。这些员工素质很难适应工作要求,直接降低了红网员工的整体素质。杜绝关系户是提高红网人员素质的必要保证。

  红网本身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配备水平不高。对人力资源的规划、研究不够。因此,期望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团队加强对红网人力资源的指导与监控。对红网的人力资源提供规划指导,以建设一流传媒企业的标准来构建红网团队。

  一个一流的团队,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和创新的团队。红网目前在学习和培训上的投入太少。员工内部之间的学习培训,也开展得不充分。要充分发动公司骨干,跟踪研究最新的课题,并通过研讨会,让骨干对自己研究的专题成果进行报告,以达到内部学习培训的目的。另外,要有计划地选送一些骨干参加相关专业培训与学习,从而优化团队大脑,提升团队自我完善能力。

  3)加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人才交流,培养复合型媒体人才

  目前,我集团在传统纸媒这一块拥有许多优秀人才。但网络新媒体人才水平与传统媒体人才存在不对称的状况。在传统媒体依然强势,网络媒体已然兴起的时代里。怎样加强两种媒体互动,充分发挥不同媒体的各自优势,需要两种媒体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因此,让优秀的传统媒体人才亲身体验新媒体的特点,参与新媒体编辑制作,有利于促进两种媒体的互动与融合,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媒体人才。建议潇湘晨报选派部分优秀编辑记者来红网工作,这样既可以充实红网力量,又可以为集团培养复合型媒体人才,为打造未来的一流媒体打基础。

  4)加强对网络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查与研究,创新自己的网络新经济模式

  或许是由于经济规模的限制,红网现在没有力量深入地专门地研究网络经济模式。而互联网经济有其独特的规律。无论是网络新闻、广告,还是论坛式营销,抑或是电子商务,这之间都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事实上,网络广告营销,比传统广告营销更注重策划;更需要网络媒体传播理论的支持。因此,加强对网络经济模式的调查与研究,独辟蹊径创新自己的网络经济型模式,是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我庆幸我们拥有一个研究院。我建议出版研究院要将网络经济模式动态研究纳入研究课题,为集团网络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作者单位:红网副总经理)

Baidu
sogou